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廉政网评 > 正文

在“深入”中练就调查研究“真功夫”

作者:邓小鹏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4日 09:58字体大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调研考察说道“重要的是深入调查研究,摸准情况、吃透问题、找到办法、总结经验,持续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建好党支部、选好带头人,把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再次阐明了深入调查研究的重大意义,笔者以为深入调查研究就要在“深入”上下功夫。

“深入实地”,收集运用好调查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调查研究更是需要深入实际,直面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因此调查研究最关键的功课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现场一线、深入人民群众,现场看、实地问,通过基层党员干部了解落实情况,通过人民群众收集问题诉求,征求意见建议,挖掘经验做法,发现基层工作中存在的“推脱绕”“慵懒散”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做到现场批评教育,现场责令整改,现场通报表扬。这样的“深入”既可以拉近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改善干群关系,彰显共产党人、人民公仆的优良作风、责任担当,又有利于打破领导惯有思维,提升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改善工作作风,推动各级各部门工作向上向好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深入调查”,做足全盘思考谋划功。当前,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用“小马过河、盲人摸象、管中窥豹”的实践,在“深察”上下功夫,增强调查研究“眼力”与“脑力”。要通过表面现象洞察细节、明察秋毫,提升“看功”,增强“眼力”,形成“谋力”。纵观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历程,不得不说就是一个深入调查研究的过程,一项项改革方案的实施、修订、完善,直至改革成果的呈现,无不体现调查研究的“看功”“谋功”,调查研究本是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刀的利器,因此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一定要练好“看功”,提高“察能”,做到“眼里有活”“脑里有谋略”“心中有百姓”,切忌不能“拿来主义”“越俎代庖”,照抄照搬,捉刀代笔,形成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将深入思考,从集体智慧中提炼精华的调研结果“实事求是”“客观实际”地体现出来。

“深入”调查研究务必要落脚于解决问题,推动发展。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办好实事,为民谋福祉,如不把好的调研成果运用到工作中,就会在无形中演化成流于形式、走了过场,甚至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当前,各级各部门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务必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出发点,将调研成果落脚于“办实事”中,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联系,做实做深做细调研“后半篇文章”,凝聚干事创业的正能量。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立足调研,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对于围绕教育医疗、就业创业、养老社保、生态环保、住房保障、安全生产、营商环境、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民生领域开展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诸如群众办证难、申领慢、态度蛮横、老爷派以及吃拿卡要、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问题,要充分运用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网络监督等多种监督平台,强化通报曝光力度,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曝光一批,倒逼各级各部门开展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践行知行合一,确保调研成果“良性循环”,让民生腐败问题无处藏身,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