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廉政网评 > 正文

“谢师”何须宴

作者:蔡欣 彭丽欣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4日 11:55字体大小:

高考都已落幕,不少家长为了莘莘学子,都在明里暗里以“谢师”为名举办“宴请”活动,规模不同、价格各异的“谢师宴”正悄然“开席”。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谢师”是一种传统美德,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向老师表达感恩之情本无可厚非,但以“谢师”为名大摆筵席、盲目攀比、借机敛财,就失去了原本尊师重教的意义,也无形中破坏了淳朴的师生情。学生对老师的敬意是崇高的、纯洁的,完全没有必要采取被社会约定俗成的宴请形式,有的人跟风摆完谢师宴后再也不和老师联系,那谢师宴就是一时的热闹。学生对老师最好的报答应是发奋学习,成人,成才;谢师,不忘师,不时打个电话和老师交流汇报,有机会多探望恩师,用自己的成长与成才来表达,这才是对师恩的最好感谢。

在科举时代,金榜题名就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意味着今后能顺利步入仕途,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当今社会,对于一个不到20岁的青年人来说,金榜题名只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并不能决定未来,无须大肆庆祝。如果家长一味好面子、讲排场,隆重举办各类“谢师宴”,除了可能给孩子平添虚荣心以外,还容易给孩子造成自我定位的失调和过重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谢师宴”应该回归到以学生为主导选择有纪念意义的方式,而不是成为家长扬眉吐气、比拼能量的角斗场。

有道是,解铃还需系铃人。“谢师宴”既伤廉洁又伤习俗,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是最纯真的情谊,不应该掺杂任何物质因素。作为学生家长,应及时转变观念,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作为老师,可将不赴“谢师宴”作为一种自觉,并提前向学生声明;作为学校,应该推介文明谢师的新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谢师恩。只有这样,谢师才能回到最初感恩的本质,师生彼此的情谊才会更加浓厚。

今日之学生,就是明日之公民;今天的风清气正,就是明日学生作风的灯塔。有了这样的风气,他们才能更好的做事、做人,不违规、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