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是浸润在中华文明血脉中的精神基因。从屈原“宁廉洁正直以自清”的坚守,到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执着,再到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凛然,清廉始终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坐标。对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年轻干部而言,清廉不仅是政治本色,更是精神底色,需要在新时代的实践中不断淬炼与升华。
固本培元,以文化传承筑牢清廉根基。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的廉政文化,为年轻干部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海瑞“俸禄外丝毫不取”的廉洁操守,张伯行“一丝一粒,我之名节”的慎微精神,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年轻干部当以史为镜,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更需深刻认识到,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时之功,而是终身课题,必须持续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在理论学习中强筋健骨,在实践锻炼中固本培元。
严以修身,以纪律规矩锻造清廉品格。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纪律视为生命线。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朴素纪律,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制度规范,再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纪律建设始终与时俱进。年轻干部要深谙“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常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敬畏。在具体实践中,既要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纪律红线,更要培养“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定力,要明白清廉不是装点门面的修饰,而是融入血脉的品格,需要在小事小节中涵养,在一点一滴中积累。
实干为民,以担当作为践行清廉本色。清廉最终要体现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坚守,杨善洲“绿了荒山,白了头发”的奉献,廖俊波“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实干,都诠释了清廉为民的真谛。年轻干部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在基层实践中,既要“身入”更要“心至”,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意,用实干破解民忧,要明白权力是责任而不是特权,是重担而不是享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年轻干部要以清廉为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青春华章。这既是对先贤廉政精神的传承,也是对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践行,更是对“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青春誓言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