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廉政网评 > 正文

温暖家风传承爱

作者:袁 媛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5日 08:47字体大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可见,“家风”代表着一个家庭的道德传统,更是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缩影,甚至影响着我们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而从小父母教会我做人的种种道理,融化在每一件平凡的日常小事中,影响着我的成长、工作、生活、家庭,清晰的指引我、激励我,温暖的家风像一只无形的爱的大手,一代一代传承着爱与责任。

不是自己的不要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是苏轼在《前赤壁赋》里面的一句话,意思是“天地之间,万物各有归属,如果不是自己的不能要,即便一丝一毫也不应该索取”。小时候,家里说的最多就是“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短”,不是自己的不要。其实这就是一种清正廉洁的家风,多年后,耳濡目染接触的赵健案等那些无视党纪国法,将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利作为攫取个人利益的工具的人,都是因为自己及家人任由贪腐之气横行,最终家破人亡、锒铛入狱,可见“不是自己的不要”这句良好的家风就是抵御腐败的天然屏障。

做人必须有正义感

“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这是韩愈在《举张正甫自代状》的一句话,意思是憎恨坏人恶事,像对待仇敌一样,见到好人善事,像饥饿求食、口渴思饮一样。都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从小我就总感觉我家的规矩好像有点太多了,大到为人处事小到吃饭喝水,样样都得讲规矩。可是当我渐渐长大,明白了世间万事都有它的规则。每天我们身边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遇到各式各样的人,有自己的是非观,讲规矩学做人,正确的辨别力,是我们做待人接物的关键,坚持对的正确态度,做人必须有正义感。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必须时刻存有一颗公心,敢于为公平正义直言,时刻践行公正执法为民,始终坚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挑衅法律的人势必得到教训,违法犯罪的人势必受到严惩,善良无辜的群众势必获得保护。

百善孝为先

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这是我们从小朗朗上口的必备古诗,“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父母生儿育女,含辛茹苦,一生操劳,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我的父母对这个家风传承做了很好的注解,以他们的实际行动亲身示范出浓浓孝道,比如总是抽空回家陪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从那时起,我学会了关爱他们,照顾亲人,体会着亲情的温暖。时过境迁,我为人父母后,才逐渐明白了父母这两个字的份量,现在一有空我会也带着孩子们陪伴家里老人,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继续传承着孝的温暖,爱的榜样。

凡事靠自己

《论语卫灵公》中说“君子求诸己”,意思是遇到挫折困难首先想到靠自己去解决,正所谓“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我觉得这句流行话很适合父母对我的要求。自小在我成长最关键最重要的转折点,父母都会帮我出谋划策,但是前提是凡事首先得靠自己,发生一件事,总会先问问我,“你自己怎么想的?你全力以赴了吗?你确定这样做了吗?”所以成就了我现在有主见但是很倔强的个性,虽然有时我也会选择错误,但是我更明白,生活的历练是必须经历的成长,不害怕不后悔尽全力就好,现在我有了孩子,我也会常常问他们,“你觉得呢?”

一个好家风,能影响一个家庭;而一名好警察,能造福一方百姓。家风无极限,需要懂的道理太多。平时也许没有注意,但却在最简单平凡的小事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地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让我在这温暖的家风中感受着爱的传承,用自己勤奋的工作践行执法为民的忠诚誓言。(责任编辑:清风宁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