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可用的村镇,水利部门竟然“政绩斐然”。近日,媒体报道了陕西洛南县某镇两个村脱贫攻坚工作存在弄虚作假、作风漂浮等问题。人们不禁唏嘘,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当下,竟然还有部分干部靠数据造假、材料堆砌来骗取脱贫摘帽政绩。
从事件本身来看,此举无疑会贻误脱贫攻坚契机,侵害群众根本利益,疏离淡化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公信,显然是不讲政治、不讲大局、不讲担当的反面典型。陕西洛南县暴露出来的问题,更深层的是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心中没有民,肩上没有担,把脱贫致富的国家政策当儿戏,凡事搞形式、走过场,全然不顾党的嘱托,不顾人民的期盼,必须严肃追责。
假作为、不作为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就难以立起干事创业、奖先惩后的作风导向。纪委作为党内监督专门机关,必须履行好监督责任,一方面要加大对脱贫攻坚成果的动态监测,对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等问题冒头就打,坚持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畅通舆论监督渠、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升监督实效。
总之,掺假的脱贫,换不来老百姓的口碑。纪委要督促职责部门履行职责,经常拿起纪律的尺子,主动对群众厌恶、反映集中的问题量一量,善于发现小事小节并敢于监督,才能帮助干部扼住错误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