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草坪,黄的、粉的、紫的、白的野花随风舞蹈,鸟儿在草坪上跳来跳去觅食,华盖样的的桂树静静伫立着,树下藤椅上读书的长发少女,银铃样的笑声透过厚重的枝叶清晰地传来,很多年了,那些和读书有关的画面电影样随着时空的变幻一点点回放。
推开大杂院吱呀作响的木门,斜对面就是县新华书店,二层的砖瓦楼,在一排排低矮房屋里及其惹眼,店门前的水泥坡道被小孩子当做滑梯磨的黝黑光亮。小时候,最爱和小朋友到这里玩,打沙包、跳绳、抓石子、躲猫猫,听老爷爷讲鬼故事,看老奶奶纳鞋底、绣鞋垫。扶着门框,伸长脑袋看店里花花绿绿的图书,趁着营业员给大人们找书、交钱时,溜进去搜寻翻看,《鸡毛信》、《马兰花》、《闪闪的红星》等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是那样偷读完成的。记忆里,每每沉浸其中,忍不住发笑时,就觉耳朵被揪住,随之“谁家的孩子?管好了啊!”的嚷嚷声响起,而后便恨不能有孙悟空一样的变化,在众人的观望下立马消失,也异常羡慕书店职工的孩子,悠闲地坐在柜台后面一边喝水吃东西,一边随意翻看图书,甚而幻想自己要有书店的亲戚就好了,也可以捧着书毫无顾忌地阅读。
那时,最喜欢书店图书大减价,因为每逢此时,父亲总会带我去选购特价书。有一年,父亲买了《霍元甲》《射雕英雄传》两套小人书,还有《唐诗宋词注解》、《长恨歌》以及我们姐妹觊觎许久的电影画报合集。书买回家的当晚,我们姐妹几个聚在灶房,就着昏暗的灯光,一边看父母蒸馒头做饭,一边叽叽喳喳议论着电影画报中《城南旧事》里英子和疯子秀贞,还煞有介事地学着《张家少奶奶》里的台词,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多年以后,当我读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和王安忆的《流逝》后,才豁然明白当年喜爱的电影都出自名家名作,而正是童年的读书影响,才让我逐渐喜欢上文学,喜欢用文字抒发自己的心声。
当我背上书包迈进学校时,就有了一样喜欢读书的朋友春,购买新华字典、毛笔字帖,蹭读几本图书,书店就成为延迟回家的最好理由。此时营业员已换成年轻姐姐了,走进书店,总会透过镜片朝我们甜甜一笑,主动介绍新到的图书,推荐最实用的课外辅导书。有一段时间,因为异常喜欢热播电视剧《珍珠传奇》中的沈珍珠,我们曾在一个月里频繁出入书店,用积攒的零花钱抢买到原著,还把有关中国古代帝王的妃嫔历史书籍翻了个遍,详细抄录了近一本笔记,惹得书店的姐姐看我们进去便打趣道:“又来翻珍珠了!”……
时光荏苒,书店仿佛被遗忘了,如果不是给孩子买指定的教辅资料,我可能不会踏入那个屹立于老街,几十年没有迁移过,经历过数次整修重建,曾给予我快乐与忧伤的书店。走进书店,雪白的墙壁,精致的书架,养眼的绿植盆景,一眼看去都是书,却几乎没有人,一切显得那么熟悉而陌生,随手拿起一本书,亦可摸到微微浅尘,安静的书店如同一位暮年的老人。看着看着,想起几天前在路上年轻女老师一路邀约朋友逛书店无人响应的情形,当时受邀的人无不惊讶:“逛书店?!买书?好有闲情!网上看书啊?”那时我就想实体书店的确不再是人们阅读学习的唯一选择,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动动手指刷刷手机,想要的一切何尝不在小小屏幕上一览无余,随着订单寄到案头。一路走过,书店就像一个昙花一现的梦,一段逝去年华的闪光乐章。
小城的新图书馆对外免费开放后,阳光明媚的春日,我们一群读书爱好者成立了绿都书友会,兴趣盎然地组织读书心得交流,分享点评各自的文学作品,可不温不火的阅读活动中,总感觉缺少点什么,直到后来读书会改为品读《宁陕厅志校注》,了解宁陕文化时,我才领悟到自己的阅读一直以来缺少的只是一种灵魂里的撼动,就如同作家贾平凹的笔下从来不乏棣花古镇清风街,陈忠实的文字始终记录着白鹿原上的人事,迟子建的眼里满含对东北大地的深情,他们把自己的灵魂都维系于故乡,他们将自己的一腔热情都深深融入文字,让他们跟着故乡繁茂与昌盛,而我作为宁陕人,理应从骨子里透彻地了解宁陕,因为只有从宁陕的山水风景、人文故事里才能找到文字的归宿,阅读《宁陕厅志校注》就是了解宁陕的最好方式。
捧着《宁陕厅志校注》这本书一篇篇读过去,我对它有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刚开始阅读时的那种拗口与生疏也消失贻尽,仿佛那些文字原本就是附着于灵魂深处,“宁陕,旧未有厅志。乾隆四十八年,拨长安、石泉、镇安、洋县各山境,设五郎厅。嘉庆五年,改宁陕厅……”,“况宁陕岩险千里,几处关隘、几处山林,几处宽平之地可以通商裕农.....”,简洁干练而富有韵律的古文,一瞬间便觉恍惚与古人隔着时空开始漫长的对话,一百余年前,那些官员在交通极为不发达的情况下,泪别亲人,穿山越岭,乘舟骑马,一路颠簸,从广东远赴宁陕,从繁华似锦的城市中走入逆匪横行的荒蛮之地,又满怀激情,不事张扬地记下有关宁陕的文字,成就这部鲜为人知的志书,让我不得不为之汗颜,继而彻底摒弃对宁陕建县历史短,文化无遗存的曲解。
跟着《宁陕厅志校注》一路阅读,我渐渐读出了其中的味道,所谓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沧海桑田,世事多变,宁陕以其独特的魅力展露真容,它有着大清嘉庆皇帝御赐“宁陕厅”之名,赋予“安宁陕西”的美好寓意,有着“太乙近天都”的区位优势而设立太乙书院,赋予“天禄老人星燃藜照读之义,崇文教而育英才,敦士习而成风俗”。阅读宁陕志书,它让我于瞬间遁回几百年前,感悟到作为一个宁陕人的自豪,我在当年的文字里流连忘返,遥想昔日之雄关漫道、威严厅衙,聆听书院的朗朗书声,庙宇道观的诵经祷告,古涧幽泉的叮咚天籁,婚丧祭祀的钟磬悠扬,簞瓢之饮的地方风味,心便不由地为之感动,所谓宁陕文化的魅力所在,岂止一个秦岭、一段子午能够包涵。
岁月流逝,无论旧日的书店偷读,还是每周六早上图书馆读书会之约,阅读方式的改变却改变不了我读书的习惯,我享受这样的阅读,即便一边做着打扫卫生、整理衣橱之类的家务,我也一边打开听书软件,聆听各类书籍播讲,尤其是夜晚的风吹过客厅,掀起落地的窗帘,柔和的月光泻进客厅,投射到藤萝花架,隐隐约约的背景音乐里,演播者充满感情的演绎让人总有身临其境之感,我常常沉醉于浩瀚的大海,鸥鸟齐鸣,海浪阵阵,一望无垠的田野,麦浪滚滚,雄壮巍峨的高山,松涛阵阵。在阅读的世界里,我时常把家当成小说里的场景,打马驰骋,仰天高歌,小家碧玉般款款而行,公主贵妇般抚窗沉思,一本书就是一处独有的风景,我喜欢在这些风景里溯游,像一条鱼,像一只蝴蝶,在梦想的风景里品读缕缕书香。
春光相伴好读书,窗外的春天蓬勃盎然,室内的温馨也不输风采,春天里,捧书细读,眼前的书仿佛如春光沐浴,鸟兽高歌,河流溪涧的弹唱,高山树木的舞蹈,原野煦风的召唤,一字一字读过,一页一页翻阅,对世间万物的理解就如春光流泻,一点点融入生命的质朴里。春光相伴好读书,让我们在春日里与书为友,与阅读同行。
(责任编辑:清风宁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