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廉洁文化 > 廉政文学 > 正文

清廉自守 牢记初心

作者:王文红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0日 08:45字体大小:

8月13日晚,宁陕县绿都文友读书会的《论语》约读活动,读到了《里仁》篇,书中有这样的内容“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文中之义,即使今天仍然有极大的警示意义。它启示广大党员干部要清廉自守,取财有道,服务为民,耐得清贫。

上面的内容,用今天的话来翻译,就是“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它。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算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不甘贫穷困顿、流离失所,但他认为,摆脱贫困也好,得到富贵也罢,都应当靠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应该去享受富贵。联想到近年来那些落马贪官,无一不是因为心有私欲,过于贪婪,追求安逸享受,以至于走入歧途,碰触了党中央“八项规定”,违反了“四风”,更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违纪违规甚至违法,辜负了党的信任,最终锒铛入狱,甚至丢掉性命,无益于国、无益于民、无益于家,特别是一些曾经非常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最后的失足令人惋惜。

古今流传一句话“半部< 论语>治天下”。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更应当超越古代知识分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荣光耀祖理念,始终心怀人民大众利益,慎终如始如履薄冰,带头遵守党纪党规,夙夜在公,牢记初心,率先垂范,砥砺前行,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昂首阔步,留下波澜壮阔的辉煌诗篇!

(责任编辑:清风宁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