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行是清朝康熙时的一名地方官。他为官一处,造福一方,工于谋事,耻于谋私,做官清正廉洁。有“天下第一清官”的美称。
张伯行因政绩优异,被晋升为督抚。消息一传开,他的亲朋好友、门生故旧,都纷纷携礼来见,以表祝贺。对此,张伯行都一一远迎高送,以礼相待,但对来访者的贡奉,执意不纳分毫。
到了府上,不仅那些亲朋故旧时常来探望,并送些地方特产之类的东西,而且所到之处,有求于他或要攀附他的人更是纷至沓来,送礼上贡。见到这种情景,张伯行深为忧虑。为杜绝送礼者,便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高悬堂上,以明其志。
檄文写道: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傥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檄文的意思是:受贿一丝布,一粒粮食,关系到我的声誉品德;受贿一厘金,一毫银,都是搜刮民众的血汗。纵容一分,人民少得到的赏赐却不只一分;贪得一文,我的人格便一文不值,谁说行贿馈送是所谓平常小事,实际上它破坏了廉洁的美德;如果说这不是不义之财,那么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则堪称为“金绳铁矩”的檄文一传出,人们交口称赞,对张伯行重名节,轻钱财,清正不贪的美德更加崇尚,对那些纳贿受礼的行为都嗤之以鼻。从此以后,在张伯行管辖的地方,官风开始淳正,民气也为之一新了。
(责任编辑:清风宁陕)